秀玉 发表于 2014-2-17 16:53

民国时期沈阳的金银行业

    民国年间,张作霖统治东北三省,沈阳当时的金店均是以清朝的首饰楼衍生而成。金银商户在沈阳城内中街的铜行胡同和出颖胡同开设店面,故被称为银楼街。还有在钟楼南、鼓楼南、鼓楼西、四平街(中街)开设店面的,总计三十余家。民国七、八年,由于金银业日益发展,铜行胡同和出颖胡同的十几家金店均向中街和其他繁华地段迁移,门面精整、营业兴隆。至此,中街形成了金银业中心。
    当时,在中街的金店有萃华、增福、世兴、朝阳、双和、中美、裕源公、泰山洪八家。这些商号直到民国十七、八年,均营业兴隆各获厚利。尤其萃华获利最丰,为沈阳全市三十余家金店之冠。除中街之外,其它街道的金店也均获利不菲。鼓楼南以增盛和为首、鼓楼西以宝顺兴为首、大小西关以恒太长为首、小北关以隆泉美为首、大小东关以同兴德为首。
    民国十七年至“九一八”事变,沈阳金店由三十余家暴增为八十余家。中街新设了鸿兴金店、鸿兴东号、裕源西号、华兴厚、萃华西号,北市场新设了鸿增祥等十几家。全市八十余家金店,盛极一时。
    沈阳的金店均是半工半商的买卖,从业人员大部分都具有制造金银首饰的技术。大型店铺从业人员二、三十人,小型店铺只有几人。从业人员的分工分为两部分;门市和作坊。门市负责买入原料和应酬顾客销售金银制成品,作坊专门负责制做金银成品。当时各店铺经营的成品有:金条、金元宝、发架、扁方、耳挖、钳子、手镏、手镯、包金、镀金、点兰、刻嵌杯盘、盾牌、花瓶、匙箸、烟具、金页子、银元宝等。作坊技工的工种分为:锤占工、镶嵌工、包金镀金工、点兰工、刻字工、金页子工、熔炼工等。这些技工均是手工操作,他们操作时间平均每天十小时以上。每逢农历新年,则从农历十月一日始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止增加夜班,夜班并不增发工薪,只是每晚供食一顿饭。加班的第一天吃一顿饺子,最后一天给一次糖吃。故当时行业技工中传有“要命饺子救命糠”之谚语。
    当时沈阳的大型金店均有“主顾”,比如:张作霖及张学良的帅府和其他奉系高级军官专门购买萃华金店的金银饰物。彭相亭(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张振鹭(奉天财政厅长)等高级官员购买增盛和金店的饰物。马占山的姨太太专购双和金店的饰品。
    民国十一年、沈阳成立“金银首饰同业公会,会址设在萃华金店之内,当时的萃华金店经理王恒安为会长。
    (未完待续)

青藤白阳 发表于 2014-2-17 17:02

沙发
学习,楼主辛苦了:]81)

zhw67 发表于 2014-2-17 18:51

:]84)

~~小鱼悠游~~ 发表于 2014-2-17 19:08

好亲切,支持下楼主:]81)

大兵2009 发表于 2014-2-17 20:28

学习了

幽魂月明 发表于 2014-2-18 09:35

多谢 后续呢?

nutshell 发表于 2014-2-18 19:11

有读过,某政协文史。

jiaodongyinqi 发表于 2014-3-8 20:04

:]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沈阳的金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