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tshell 发表于 2013-6-17 21:55

hxyzhz 发表于 2013-6-15 21: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飞姐,日银有珍珠地吗?发来看看?

貌似没有

aclouis 发表于 2013-6-17 22:10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7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劉兄的香水瓶很有印象。您這鏨刻花鳥紋飾的一只我記得是當時兩件之中比較好的一件。就是討厭那些把成對的 ...

飞天MM记性真好,这支确是比另外一支精彩一些,画面更为生动丰富。后来想了想,香水瓶不比花瓶,一定要成双成对,一支就足够精彩。不知为什么我喜欢这些日本风的西洋银器超过正统的日本银器,可能是中西合璧的东西别有一番情趣。

nutshell 发表于 2013-6-17 22:11

锦桐 发表于 2013-6-16 1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赞成飞姐的说法。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肯定是西方艺术的根和灵魂。东西方艺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和 ...

这在纯艺术上和工艺美术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我不认为“东西方艺术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和自然的区别”。一切艺术的根本必然在“人”,在“情”。在19世纪晚期到二战之间近代银器上的体现是很明显的,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们逐渐摆脱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化,追求丰富的艺术效果,因此各种新的风格大量产生,向东方借鉴转化的新风格也包括其中。追求外表的华美和新的体验占了上风。

而中国和一些较传统的地区,其题材选择较偏传统。但在中国,这仍然落实在人身上,以有吉祥意义的母题和代表人类美好品格的花卉、故事为主。一些纯粹的戏曲典故,在当时已经属于现代和新潮的题材了。近代中国银器明显也是以人作为装饰核心的,自然题材只有表现出人之福贵善美才有出场的可能性。

nutshell 发表于 2013-6-17 22:13

清冽缠绵 发表于 2013-6-17 14: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前买这株兰是是很感触的,并非它的逼真和细腻,是原装木盒上的堂而皇之的作者留名让我颇有感触。买了好 ...

:]68) 有眼光,这种兰花现在很贵的……

nutshell 发表于 2013-6-17 22:22

本帖最后由 nutshell 于 2013-6-17 22:23 编辑

日本银器从题材上看,晚期的外销器,尤其是二战以后的器物,礼品和旅游纪念品的性质强,因此题材上以日本风景名胜为主,而早期的器物以日本传统造型、题材和中国传统造型、题材为主。

最近也入手过不少日银(如果有便宜捡的话),下面这个仿中国青铜器的花瓶蛮有特点的……可能是早期尚美堂的……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8 02:25

锦桐 发表于 2013-6-17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下面这些画,飞姐,和喜欢精美典雅风格的其他朋友也都会喜欢的。连同70楼一代大师赵佶的瑞鹤图,都是浮 ...

再感謝錦桐精彩點評。中國繪畫藝術與浮世繪有著很深的淵源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然而後者描繪的都是人世間日常生活場景,風情人物,甚至青樓女子等等狹義題材。比起我國古畫更容易被理解接受,估計也是一度風靡歐美的原因。

浮世繪開始只有手繪的作品,後直著印刷木版畫技術得到大量印制,發揚光大。感覺過程猶如 15 世紀的北歐,通過 Woodcuts, Engravings, and Etchings 等技術,風景印制畫得以普羅大眾化。




(藏書掃描)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8 02:33

锦桐 发表于 2013-6-17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感谢飞姐的祝福和精美的资料,今天的节日也愉快吧~

我和飞姐投缘看来是有原因的:)小时候临摹三希 ...

謝謝錦桐送贈傳奇國寶!這 “瑞鶴圖” 我國兩度失而復得更顯珍貴!

回您一幅花鳥畫~   日本風?




(網絡圖片)


apsaras 发表于 2013-6-18 03:14

nutshell 发表于 2013-6-17 2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银器从题材上看,晚期的外销器,尤其是二战以后的器物,礼品和旅游纪念品的性质强,因此题材上以日本风 ...

“ 就一个字,“美”!”





锦桐 发表于 2013-6-18 11:04

      刚回头又把诸老的观点看了一遍:一是关于中银和日银的工艺对比;一是关于艺术风格的对比。(方便起见,外销中银和外销日银就简称了)

      艺术风格的对比,我是以绘画为坐标,横向比较清民同期,纵向说明日本主义的中国渊源。把银器艺术放在这个坐标上,我会认为日本发展了东方艺术中精致典雅的一面,又有自己的风格,就像大家说的,严谨而又细腻,做到了极致。优点是细节完美,结构讲究,你不能从中找到任何败笔。中银能做到这一点的,不多,我们比较容易发现,哦,这个线条,这个衣纹,这个枝叶,这个情态,这个轮廓,再……一点就更好了。做到了的,又不受日风影响的,九段还真的只是少数。
         说缺点。金属,本来就是缺乏亲近感的原材料,硬挺的线条,冰冷的温度,若果还有精致完美的外形,那就必然有距离感。距离感美不美,见仁见智吧。
         完备的细节损害气韵。气韵是活泼生动的感染力。山水长卷,有时天低云阔,渔舟唱晚,有时湍流激荡,关山飞渡。谦谦君子,万般无情,瞬间柔情,一下就能击中你。(永远柔情,那不是娘娘腔吗。)就像对和错,笑和骂,精致和粗犷,有情与无情,共同构成生命真实、可贵的节奏感。
         密集的构图损害意境。意境是平静安然的感染力。留白是让你的视线和思绪在饱览精彩之后,有一个空白宁静的地方来回味和修整。狂喜之后不能还是狂喜,我们会需要独处的时间来把喜悦慢慢品味,无需和任何人分享,以酿成永远的回忆。

锦桐 发表于 2013-6-18 11:08

本帖最后由 锦桐 于 2013-6-18 11:10 编辑

工艺对比,因为对日银技术方法没有了解,所以无法做实证。规范分析,讲水平高低,刘老果老严老云妹清妹痕老等已经各中要害,精彩纷呈。我就不再说了。
      
      工艺还是为了审美服务的。艺术品的审美,也可分为三类:为了美;为了文化;为了历史。仅仅为了美,那是最简单易懂的,这一个层面,无需历史文化背景,色彩、构图、比例、形象的准确与否,世界通行的美的标准,人人都能懂。加上文化,就要求收藏者不仅懂得美,还要懂得妙,能娓娓道尽文化差异造成的同一意象的不同象征,不同内涵;再加上历史,曾经承载的、真实的人的情感,生离死别,爱恨情愁,成王败寇,兴衰分合——三者加在一起,这才是最完整的艺术品收藏。日银胜在第一个层面,第二第三个层面,全看各自国人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了解、尊崇和推广如何了。

         所以,我对中银要不要振兴,怎样振兴早已没有了焦虑症。百川归海,艺术兴衰,时代变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山火才过,植被的恢复需要时间,如此而已。我能做的,可能只是努力地比任何一个外国人都更了解CAS的文化和历史,比如,从花卉开始。

水平业余,关键时刻找不到名人名言来增加说服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各位见笑~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也許我是更愛 JES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