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帘阁 发表于 2014-12-2 16:37

学习:]68)

小維 发表于 2014-12-2 22:39

本帖最后由 小維 于 2014-12-3 17:21 编辑

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60641645/
這件是宣傳四件最後一件,說明標示西元八世紀,內容介紹很隨便,說鴛鴦立於荷葉,若不是左邊那鳥後腦有點像,基本就跟發福的肥麻雀一樣。
雖說唐代分期有很多看法,這件列晚唐作品應該還算可以,但八世紀說法錯誤,應該說九世紀初的作品,當金銀器由小變大到了晚唐,原本盛唐工藝受簡化影響,雖不少工匠維持一定的傳統及技巧,但實際上精緻作品越來越少,雖說地方有作坊,但事實銀器陪葬在一般官員上仍顯稀少,可見當時金銀器仍大量掌握在地方之霸手中,非一般人能擁有。
晚唐流行異型盒(一般盒底無工),這件晚唐初期的真品,算是比較規整的器型,由工藝及整體構圖可看出,由鑄轉鍛後,同樣使用鏨刻碎線,同樣的使用花鳥構圖,但感覺就是特別不精緻,這也是這件雖有鎏金,但卻不討喜,最終流標的原因之一。
看圖重點,所有線條在轉彎處,仍維持豪放雜亂的碎線堆積,不似一般仿品,遇到轉彎就簡化劃刻了(或幾個碎刀不堆積帶過)。

sltintin 发表于 2014-12-3 00:03

好贴!拜读~学习了:]84)

梵台 发表于 2014-12-3 05:47

好贴

毛毛尹 发表于 2014-12-3 08:26

好帖子,学习了!三多卧虎藏龙!!

小維 发表于 2014-12-3 14:08

本帖最后由 小維 于 2014-12-3 17:14 编辑

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5060641648/
這拍賣評論終於到尾聲了,扣除素器沒什麼好說的,這件是最後一件銀器,為什麼把這件放在最後,有很大的因素。
唐代工藝,若扣除外來手法,其實盛唐有兩大主流,一為謹慎的輕鏨及一為有力度重鏨,當然學術上絕對不會有這種說法,主要是鏨就是鏨有什麼好分,而這看法是我去看去摸多了自然的體會。
這件其實沒啥好談,一個破盒又有何可談的意義,看我在另貼發些唐的供研究那第一張圖(維多利亞博物館藏品,估計徐展堂捐贈,以前有朋友看似他仿的,我說不會吧,這件超過十五年前),轉回談這件可以說該扔掉了,為什麼還談呢?其實這件就是我要說的輕鏨及重鏨問題。
看圖最容易著道的就是盛唐輕鏨作品(不適合用於看中晚唐作品),為什麼這麼說?主要謹慎細緻做偽,只要工匠水準夠高有參考資料,自然能產生一些遮眼結果,而謹慎就是高仿最大特質,工藝發展受人個性影響還是有不同,唐代也因人性產生不同結果,所以有些唐代作品在謹慎下常發現線條非常滑順,簡直就像劃刻般,特別在差一點照片上幾乎顯現不出碎線特質,但真上手看,其實還是用碎線表達,可能在仿的限制下,工匠不能自然奔放表達,往往大都走高仿輕鏨路線,這也是值得觀察的問題。
看這件重點,仿品很喜歡這類側邊紋做法,但此類紋說實在不適合小盒使用,而且為用於側邊就要更小,於是忍冬也簡化,另外正上方磨平,不是正常高點使用,加上魚子已平,忍冬清楚,就算都合理忍冬瓣又雜亂不順,就好像一件做不對的東西,想製造一些假像,又覺得損失太多,又稍微刻了一點,如外行看就是老,但只要深入瞭解,這相互問題都很矛盾,矛盾加爛當然流標。

77 发表于 2014-12-3 15:07

学习学习:]84)

跑步的小猪 发表于 2014-12-3 20:20

厉害,学习了,谢谢。

绿意山人 发表于 2014-12-10 14:54

学习学习,多谢小维老师的教导!!

鱼儿妃 发表于 2014-12-31 22:10

学习~~~:]84)
新年快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剛結束的拍賣,裡面唐器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