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九如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凤舞九霄

龙音寺之“茶-禅-香-心”<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5159

帖子

5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5966
注册时间
2011-11-15
发表于 2014-6-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样的.

点评

问好zhw67!  发表于 2014-6-7 19:14

11

主题

1586

帖子

2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56135
注册时间
2012-5-28
性别
发表于 2014-6-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修打坐令身心愉悦、和谐、宁静,值得推荐!

点评

问好bluelake!  发表于 2014-6-7 19:14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妙香密圆


  在佛教中,香既被视为供养之物,又用于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辅助修持。《楞严经》卷五:“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尘气倐灭,妙香密圆。”故今天的第二场节目是由香工艺师若芸表演传统香道——篆香。


180986440.jpg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篆香”是将香粉萦绕成“连笔”和图案或篆字,常使用专门的模具框而成,镂空成各种“连笔”的图案或篆字。用现在的说法,叫打香拓。先将炉中香灰压实,在香灰上放香印,再将香粉辅入香印中,压紧,刮去多余的香粉,轻轻将模具提起,就得到了“印香”。从一端点燃,即可顺序燃尽。印香可焚的时间较长,故欧阳修有“愁肠恰似沈香篆,千回万转萦还断”。 印香亦可视为后世“盘香”的原型。看若芸表演香道,那优美的仪态配着沉静典雅的古琴声,让人沉醉在一种柔、雅的气氛,如闻香之袅袅。
180986593.jpg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0

主题

153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银牌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796
注册时间
2013-8-26
性别
保密
发表于 2014-6-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一般的凤姑娘!难得难得!

点评

问好蓝布大褂!  发表于 2014-6-7 19:14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茶禅一味


  茶的清淡、高雅接近于人性的虚、静、清淡。而茶,亦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下才能品出真味。在禅室中品茶,可谓是至境了。坐禅时,要求修行的人闭目静坐,参悟“苦、集、灭、道”的佛法四谛,其中“苦”为首。茶性苦,其苦而回甘的特性可助修行人在品茶时,品味佛法的真谛,参破“苦”谛。遂第三场节目,是茶艺师淳安为大家沏茶悟禅。


180986665.jpg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用的茶是七泡云南古树茶。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三百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仅在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古镇易武为首的古六大茶山和勐海县的新六大茶山茶区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由于古树根部深入土壤,更利于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并转化为营养物质。因此,古树茶内含物质丰富,也更加耐泡,更具香气。这次的茶,一直沏到了第七泡还觉得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可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内外兼修

180987251.jpg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4-6-7 19:57 编辑



  佛经《三世因果经》中曾唱:“今生向善容貌美,前世佛前献花人。”相由心生,长期的修佛可以使我们的心修得更加的清静,同时也为使我们的容颜修得更庄严、美好。作为女子,我们可以内外兼修。在修内在的同时,也让我们外在的服饰成为我们内在美的延伸,修出一份带有浓郁本土文化底蕴的东方美。在这个世界大同的时代,这份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东方美,尤其显得弥足珍贵。余光中的文化乡愁让我们意识到,“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枯井。”遂,第四场是由我演讲中华传统服饰文化之美,并通过PPT展示收藏的一些清代、民国年间的老绣衣、旗袍、老银饰等藏品。这次的演讲,主要讲了民族服饰中旗袍的来历和发展。相较之西方服饰的充分表现甚至夸张表现人体,东方的旗袍是含蓄的、密实的,显现着一种神秘独特的东方神韵。品赏旗袍如游中国的园林,看到的是女儿墙般的曲线,又如漏窗观景,曲径通幽。看景只是表象,游园是会意,会意于景里景外。东方女子的贞静贤淑亦恰好与旗袍的典雅相得益彰,从容淡定地融合起过去和现在,生活与艺术。人和衣的气质浑然一体,成为一个生命的水流云行。那份妩媚典雅、矜持凝练,宛如古典的花,盛开在时光的深处......



180986988.jpg
180987088.jpg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12

主题

1055

帖子

1万

奖励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2239
注册时间
2013-4-12
性别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舞九霄 于 2014-6-7 19:58 编辑



  其实,从听香品茗、到穿衣用膳都是生活禅。方丈对我们的活动作了一番充满智慧的总结,并带领大家对这场活动作了功德回向。最后,方丈还让我们提出一些平时在生活禅修中的疑问。期间有位叫茗茗的同修,奉上了一包自串的手珠献给方丈。手珠串得十分用。临别时,方丈挑了一串赠与我。我慎重地将它带在了腕上,佛经中曾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佛陀还曾明示:“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育咒无异,获福无量。”这串佛珠共十四颗,代表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亦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偷得浮生半日闲,回到红尘深处,依然要面对车马尘嚣。看到腕上的这串佛珠,我必会想起这一日的清凉自在,有禅、有香、有茶、有传统和灵性的回归......



180988379.jpg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三多九如收藏网 ( 浙ICP备07032836号 )

GMT+8, 2024-6-4 06:41 , Processed in 0.17144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