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5:10

本帖最后由 似水流年 于 2014-6-14 15:12 编辑

捶揲工艺

最主要的金银器成形工艺。这种工艺可充分利用了金、银质地比较柔软、延展性强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快,使之延伸展开成片状,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锤揲法又称金属敲花法,大约于16世纪由尼泊尔传人我国的西藏,后在蒙古及内地渐渐流行起来。中国古代金属器皿成形方式大致可以分成铸造和锤碟两种。锤碟金属器皿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锤碟技术的成熟与普及需要金属开采与冶炼的支持,但是因为最早的锤锻制品采用天然结晶金属,所以锤锻技术与制品的出现早于金属开采与冶炼的出现。但是中国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已经奠定以铸造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所以中国的锤碟技术出现较晚。在金属冶炼技术进步较快的夏商代,锤碟技术被用来制作某些铸造青铜器表面的黄金包饰,直到铁器普及之前一直没有被用来制作器物,这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当时的先民虽然已经懂得调整青铜器的铜锡比例来调整青铜的韧性与硬度,但是青铜还不具备作为锤碟金属工具的强度。其次,此时的贵金属冶炼还不足以保证金银的纯度(据考证当时金的纯度多在90%以下),这样不仅锤碟时金属的柔韧性和延展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需要更高强度的做工,制作时也比较容易出现开裂等现象。锤碟金属器皿出现的先决条件是先民对干铁这种材料的熟练运用。锤谍金属器皿所使用的材料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不外乎金、银、铜这几种延展性比较好的“软”金属。    我个人的理解,银饰中此种最多,有的是从成形到纹饰都全用锤揲,细部刻画以錾刻和镌镂完成,有的是部分锤揲錾刻之后焊接成形。三年版主曾经发起过一个讨论:这两支双尖是怎样做D?他发了两支双尖,讨论工艺的不同,我看了半天,没能理解第二种的做法,在我看来,貌似都一样啊,汗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5:21

本帖最后由 似水流年 于 2014-6-14 15:28 编辑

花丝工艺加镶嵌、点翠或珐琅
用银丝编织、堆垒、掐花、攒焊,做成各种平面或立体的图案纹饰,统称为花丝工艺。它可以用较少银料制成较大体积的饰品,并且十分精致玲珑。往往同时使用镶嵌、镏金、点翠或珐琅等工艺。
花丝和珠花工艺都是以手工制作见长,精美的花丝簪,往往要采用拉丝、累丝、切片、镶焊等多道工序,既体现出复杂的手制技艺,又体现出精湛繁复的装饰效果。
古代工匠十分注重对银簪表面的美化装饰,这种工艺称为“面饰”。鎏金是最常见的“面饰”。鎏金的银簪金光灿灿,考究的还包以金叶片,称为“包金”,因成本高,抗战以后的银楼很少制作,因此存世的也十分稀少。珐琅彩“面饰”极大地丰富了银簪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纹具有逼真的效果。还有一种相似的珐华彩,色泽淡雅、温润似玉,但存世极为稀少。
镶嵌“面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奇效。镶嵌的材质与金黄色的簪面交相辉映,显示出富丽华贵的气质。银簪中镶嵌的材质有珠宝翠玉、珊瑚玛瑙、琥珀松绿、骨质晶石、玻璃料器等。银簪的“面饰”工艺中,最精彩的是点翠。它的工艺是将翠鸟的羽毛粘贴在特制的银框内,制作成各种形状,翠鸟的羽毛色泽鲜艳、天然纯真。翠羽簪不但深受民间女性的青睐,也深得宫廷后妃的宠爱。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今人们注重保护鸟类的文明社会里,以翠鸟羽毛作为原料的点翠工艺将成为绝品,一些品相完美的翠羽簪也正成为民间银簪中的珍品。


这支镶嵌是存的图,依稀记得是清风还是红心其中一位版主的
点翠簪是苏记铺的藏品



下面两支都是三年版主的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7:03

双尖的地域特征
个人认为,影响不同地域银饰加工工艺特点的有这么几个因素:一、地域经济发展通常来说,三多朋友们玩的大多是清末民初流传下来民间银饰,毕竟高古的东西流传少,也不是我等普通人玩得起的。我在网上查了清朝以来大商帮的资料,清朝以来中国十大商帮是晋商,徽商,龙游商帮(浙江中西南部崛起的商帮),洞庭商帮,江西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宁波商帮。这些商帮与我们今天在三多论坛提到的银饰有影响的几大区域高度重和:比如 “晋工”、“徽工”、“浙工”、 “赣工”,“闽工”,“鲁工”等,其实想想也是很自然的道理,一个地方的商业发达,有钱人多,自然会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更高,肯定会带动银饰加工这些行业的水准,经济发达地区会积聚很多的银楼,培养大批手艺出众的匠人。除了经济发达地区外,当然还有“京工”,北京是都城,一直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京工”的地位绝对是不容置疑。通常各不同地域给我们的大体印象如下:京工的大气华丽,受皇室风范熏陶;晋工的厚重大气,工艺精湛;浙工的秀气,雅致,图案多样;徽工的满工,繁复细腻, 讲究题材布局;闽工的艳丽,珐琅彩应用多,立体圆雕等等 二、其他手工艺的风格特征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可以影响到当地衣食住行的发展水平,而在衣食住行这些行当中,我觉得手工工艺制作的行当之间是相通的。比如衣这一类,就是收藏这类的刺绣,比如住,就涉及到收藏中的石雕、木雕、家具等。看了这些类别手工艺流派的特点,很容易就发现,当地银饰的特点与这些门类是相通的,比如浙江一带的清秀典雅,走的是文人气质,福建一带的繁复华丽,有外来文化之风,北京的雍容华贵,有王者之气。我想,这些相通之处一个是手工艺制作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另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当地民众审美眼光所决定的。岁月的变迁会导致地域文化的演变,这些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符合当地民众审美观的造型风格、纹样风格、配合金银制作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形成了地域特征。 三、相通与融合我个人认为,由于文化的流行,工艺匠人之间的流动,和银楼行业的扩张和分设等,会影响到全国范围内的银饰特点,就好比今天一件国际大牌设计款的颜色和式样,很容易就流行到全世界各地。所以我们随便拿起一支模压的双尖,其实很难说出是哪个省份的东西。特别是这张中国地图上标注出来的相邻省份和地区。举个简单的例子,江西的老银我买得比较多,我觉得很多江西模压双尖跟浙江上海一带没有本质的区别,江西银饰的人物风格跟搭界的福建也有很类似的地方,江西也有一些满工繁复精致的簪子,跟徽工如出一辙,更不要说湖南了,湖南的银楼都是江西人开的。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7:28

发一些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双尖簪子

北京的(这些都是霁云的收藏,里面貌似有京工也有山西的?)







这两支应该毫无疑问的京工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7:36

本帖最后由 似水流年 于 2014-6-14 17:39 编辑

典型徽工



沐泉斋的




三年版主的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7:44

福建(三年版主和花无缺版主的)
















其实最后这支我觉得跟江西的好象啊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14-6-14 17:53

山西

我觉得搞不清楚地域的好看的双尖簪子都是山西的,哈哈













山西还有一类大个头的押发扁簪





















佳祺 发表于 2014-6-14 18:03

:]14):]14)

木秀于林 发表于 2014-6-14 21:10

:]84):]84):]84)刚刚看到。LZ辛苦啦。给力。超级赞

苏记铺 发表于 2014-6-14 22:32

今天才发现,双尖全国集结贴,图文个人见解心得分享好贴!:]81):]84):]84):]84)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双尖啊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