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剔底=銀飾上沒有此工藝★ ★ |
评分 | ||
只因有你,收藏才不寂寞!
三多认证店铺 222号店 《苏记老银》 联系:18605789628,微信号18605789628 |
||
| |
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的职业是手工劳动 http://suhua99.taobao.com/
|
|
| ||
评分 | ||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
||
| ||
| ||
银民公仆
|
||
| ||
银民公仆
|
||
| ||
17576122
|
||
点评
小陈老师,下次我带我的藏品给你看看,两件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是你可以看出剔出的每一笔都不一样的,也许实物更能体现出来
龚兄好,剔铜很常见,因为材质不同。请兄再仔细观察分析手里的东西,清中早被认为的剔底器物。有同类的几件被找出焊接残留小孔。
请小陈老师看看胡文明风格的铜杂件,当时剔地是很高级的工艺,很多人学习胡文明做炉的做法的,这是我听前辈说的和自己对比实物自己感觉的,当然不一定对,小陈老师也可以去看看胡文明做的炉,大家公认是用到剔的
底面最后是需要錾底纹的,是不是刀刻无关重要。纹饰的立面边缘可以用刀修理的。有何理由一定要用刀挖坑呢?
老范的观点是对的,我见过很多这类东西,有些整个器物是浅浮雕的,就是完全是在一个平面剔出花纹的
呵呵,若朋友们手边有多些个的福建出土高浮凸厚鐲,比对一番,就会知道清中早工藝之美!
关键是剔底并不能比锤錾做出更好的效果。愿意多花功夫但并不能获得更漂亮效果,何苦来?
赞同范老观点。
其实两种工艺的使用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有时为了效率而有时却要求精益求精,古人的认真程度不是按我们现在人的思维来的,费时费工费力费银就是为了一种追求和效果。
评分 | ||
收藏能怡情養性,又能見多識廣。收藏就是緣份,不能擁有,就尽情欣赏吧!
|
||
| ||
银民公仆
|
||
|Archiver|手机版|三多九如收藏网
( 浙ICP备07032836号 )
GMT+8, 2025-8-19 21:56 , Processed in 0.15041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