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怪兽 发表于 2011-7-31 22:47

人非常的好,刚买了一本:lol

大米小麦 发表于 2011-7-31 22:49

哈哈,谢谢怪兽同学捧场

discovery 发表于 2011-8-1 06:18

推广普及中国银饰的好书{:soso_e102:}预祝签售圆满成功

唐山烟袋嘴 发表于 2011-8-1 08:56

预订一本签字版的,告诉我卡号直接给你打款,到时候发申通

大米小麦 发表于 2011-8-1 09:01

discovery 发表于 2011-8-1 06: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推广普及中国银饰的好书预祝签售圆满成功

谢谢discovery版主。三多九如这个平台教会我很多,现在又得以借此推广自己的作品,朋友们如此捧场,老银的天地如此之大,心下感动,满怀感激。我想让三多成为我学校的一个教学基地,刚好我今年的课题方向是手工艺研究这一块的,希望能达成更多的合作,希望广大朋友们出些点子,把鉴藏与高校教学相联系。

如果有请得动的前辈,是否以后能给我们学生授课、做些专题讲座、现场观摩?比如戏子所致力的一些与学校首饰专业的合作等,很有戏。民间手工艺传承这一块大有作为,刚好我们上大美院可以倚靠周边新成立的“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这个平台(这个博览馆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教学研究基地与工作室所在),加上三多九如,可以做些文章。

八月中旬开始与上海创意设计者协会、星尚、纪实频道合作,有一个老上海品牌的访谈项目,以文化的方式宣传老上海品牌,从而体现“品牌造就城市,城市文化与品牌成长相互影响”的理念。涉及老凤祥与裘天宝的,如果有熟悉的朋友,请和我联系,或者提供我资料,可以将访谈做到精深,甚至可以约好时间一起去采访,多一些专业的视角。9月初,由访谈视频和项目展板成果参加“上海设计展”,相关视频在“星尚、纪实”频道播出,然后做相关访谈录图书。应该会有一些好的影响。我的邮箱janehu76@126.com

另外,上次和清风说起,三多藏龙卧虎,我还希望广大藏家能提供我藏品图片,后面辞书出版社约我写一本专业老银收藏的书,我个人力量太薄弱,又不专精,恳请朋友们协助,我会在书中一一署名。我不揣鄙陋,想通过自己的文字和设计方面的努力,借各位藏家和研究者之手,把老银的天地进一步打开,让更多的人去接触、喜欢和研究,把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好好传承和光大发扬。

素苜 发表于 2011-8-1 09:13

刚预定了两本,以行动来支持大米。
祝新书大大大卖。

素苜 发表于 2011-8-1 09:13

刚预定了两本,以行动来支持大米。
祝新书大大大卖。

大米小麦 发表于 2011-8-1 09:24

谢谢素苜,你们真让我感动!贴一篇昨晚新写的文章,提到了自己的书,将刊于下周五的《新民晚报》

《书信》
胡建君

七月初,我在哈佛。在HARRY ELKINS WIDENER纪念图书馆前方的某棵树下,埋下了三个硬币和一张信笺。
这个图书馆象征永恒与新生。当年泰坦尼克号下沉时,游客们纷纷逃往甲板拥向小船,却有一个哈佛的学生奋力逆行返回船舱,只为抢救一本培根的散文集。他和散文集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母亲幸存下来,将所有的钱、用儿子的名义捐助了这个图书馆,延续永恒不灭的哈佛精神。我的学生黄冰将在一个月后到达哈佛,开始她全新的博士课程学习。三个硬币分别是2011、1976和1987的,装在塑料口香糖盒子里,并附了张小小的信笺:“2011年,1976年出生的胡老师来过这里,向1987年的黄冰致以问候和祝福。祝你前程似锦。”我拍下照片作了定位,便于她能找到硬币和书信。
很喜欢书信这个形式。我的学生时代的每一天,都在等信和写信中度过。朋友sherrylee曾写过一篇关于书信的文章,回忆学生时代的鸿雁传书,说我给她的去信无论信纸、信封还是邮票总是特别讲究。她回忆我在中国美院读博时,喜欢用嵌着浅银线条的或嫩黄或明绿的信纸;她还藏着一封我寄自敦煌的书信,字迹斑驳,在月牙泉边如银的月色里写就;还有一封我寄自日本的书信前后写了几天,信纸是各式古色古香的仕女图签。她说的这些我都记得。我还在银杏叶上写过书信,平整的银杏叶子表面有浅浅的肌理,特别适合书写。安宁的蝇头小楷布在温暖的怀旧的叶片底色上,最适合写情书了吧,那是停驻过的岁月,又始终握不住的流年。
还有一位朋友的信纸特别不讲究,有写在餐巾纸上,衣服的标牌上甚至丝袜的包装纸上,她说那样表明给我写信的心情特别迫切,想写的时候,随手抓过任何纸张就写上了。我那年流浪在三峡的时候,也有过不择纸的书写经历,写在三峡地图四边的空隙上,写在随身带着的书的扉页上,在一灯如豆的行驶的火车上,在三峡游船的栏杆之上、月光之下。不知那些书信,如今流落在何方?而朋友们的信笺,我都好好保留着,分门别类,甚至签署了收信日期,每一次搬家都不舍得丢弃,那是我对逝水年华和手泽心痕的收藏。
对书信的迷恋,其实是对文字的迷恋。这两年,我把最性情的文字都留在了新民晚报“夜光杯”上。源于徐明松的策划,我将这两年发在晚报的诗文结集,并配上了同题材的我的老银藏品图片,书名《飞鸟与鱼》。设计主题是“当诗词散文遇上百年银饰”,用最素朴的方式,将中国民间银饰的工艺、图样、典故与诗词散文相结合,与现代手工艺相碰撞,体现原生态的设计之美、以及古典与现代的映照之美。在书籍装帧上,也延续了我对书信纸张般的设计要求,封面用回归自然的牛皮纸,内页用怀旧的艺术纸,对字体、字号、字间距都亲手做了安排。图片统一黑底,有些留白空间让读者可写可画,使阅读成为一种再创作的参与过程,如同书信的交流。
书籍交付印刷厂时,祝鸣华和严建平先生收到我寄自旧金山的明信片,回复了短信。我的满怀感激在薄薄的明信片上显得微不足道,但他们会明白我的心意。飞鸟与鱼,都是从鸿蒙飞来至今的信使,“飞鸟在天鱼在水,风云有续不相违”,我们萍水相逢,却那么熟悉。

王建 发表于 2011-8-1 09:39

恭喜书终于出版了,我要一本签名的,可以吗.

大米小麦 发表于 2011-8-1 10:04

王建 发表于 2011-8-1 09: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恭喜书终于出版了,我要一本签名的,可以吗.

一定的,王建兄。谢谢你的图片,我送你书。给我留地址哦。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查看完整版本: 老银新书《飞鸟与鱼》(陆续更新)